滁州防水堵漏浅论防水发展与生存之道
防水由建筑而生,并依附于结构而存在。防水工程除了适应天地自然环境外,尚需处理好结构层和其他构造层次之间的相互影响、相互制约的关系。针对当前防水行业的发展问题,建议在“十三五”期间开展“新型防水材料工程应用情况调查”研究课题。
防水是由建筑而生,并依附于结构而存在。
它本身虽似柔弱,若其选材、设计构造与施工得当,则可“驰骋天下之至坚”,不仅可避免水对建筑与结构的侵蚀,并可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年限。因此,防水工程除了适应天地自然环境外,尚需考虑在设防部位的内部,防水材料(泛指防水层)如何适应结构层与其他构造层次之间相互影响、相互制约的关系。而这种关系(特别是地下工程)在正常设计条件下与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又有差别,更需要我们采取措施,掌握“转化”与“平衡”的时间节点。因此,进一步加强防水工程的基础理论研究,是一件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的大事。
防水又是一个功能性材料。
它的使用年限不能与建筑物(主要指主体结构)同寿命,故需要定期更换。因此,从防水工程设计一开始,就要研究在建筑物全寿命周期内,防水材料如何管理、维修、更新以及延长使用年限的问题。如能进一步重视防水功能与作用,给予防水工程合理的造价和相应的施工条件,那么在防水工程质量大幅度提升之后,就会“反哺”并保护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与安全。这在经济为先、实用第一的今天更应该成为共识。与此同时,还要正确处理期初和期末的质量、功能与成本之间的转化关系,如此才能确保防水工程在建筑物全寿命周期内不离“道原”,体悟“常德”,从而进一步促进防水市场向“公开、公平、公正”的方向有序发展。
防水工程效果。
改革开放特别是近30年来,随着国家建设规模不断扩大,新型防水材料的飞速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,并成为建设系统的一个新兴产业。但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也很明显,尤其是渗漏水现象长期存在,直接影响到建筑使用功能与耐久年限。
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,只有在工程实践的相似工程环境与实验条件下,才能判定不同产品和应用技术的优劣与真伪。鉴于此,建议在“十三五”期间,开展“新型防水材料工程应用情况调查”研究课题。通过全国性的问卷调查、不同候区、不同类别的工程(主要是屋面、地下防水工程)实地调研、跨界多学科的专题讨论、重大争议问题的科学实验(既证实,也要证伪)等多种形式,从中找出当前工程渗漏的主要原因,便于对症下药,制定整治措施。同时,也只有相当规模和一定使用年限(可分为10、20、30年三个时段)的工程调查结果,才能发现防水材料和应用技术的“本体”,与防水工程实践效果(“现象”)的差异所在;这种调查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,并由此提出解决问题的结论,才具全面、真实和可靠性,并对今后修订国家规范和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具有指导意义。 |